8月6日深夜,英伟达罕见地发布长文声明,坚称其芯片产品中不存在“后门”“终止开关”或“监控软件”,并强调“这些绝不是构建可信系统的方式,也永远不会是”。这已是继8月1日后,英伟达再次作出公开回应。
然而,这份声明并未平息外界质疑。英伟达在文中解释称,部分专家和政策制定者提出,为了降低芯片被滥用的风险,硬件中可以设置“终止开关”或内置远程控制功能,以便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禁用GPU。但英伟达强调,自己并未在产品中加入此类功能,也不应该加入。
问题在于,这种回应依旧是“我没做、我没理由做”的表态,并未按照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的要求——“进行说明,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”——来回应。换句话说,这种表态在中方看来等同于没有正面回答。
英伟达当下面临的困境显而易见:如果公开芯片的完整设计细节,可能会泄露核心机密,美国政府不会同意;若不公开,又无法获得中方的信任,产品将无法进入中国市场。这种局面,本质上是美国将英伟达芯片当作针对中国的战略工具所导致的。
在来中国游说之前,黄仁勋已经与特朗普面谈,显然早就心知肚明——承认存在“后门”或“终止开关”意味着彻底断送前景;不承认,至少还能保留一线转圜的机会。
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在7月31日约谈英伟达时,提到两个背景:第一,美国议员曾呼吁,出口的先进芯片必须配备追踪定位功能;第二,美国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已经公开表示,英伟达的算力芯片追踪定位与远程关闭技术早已成熟。
这些信息都可查证,并非凭空臆测。然而英伟达的回应,依然只是强调“有人怀疑这种情况已经存在”,试图传达“我是冤枉的”“你们误会了”,并将举证责任推回给中方。但中方要的恰恰是英伟达“自证清白”的材料,而不是口头否认。
在芯片领域,技术细节往往深藏不露,真正的“手脚”并非外部一眼可见。既然风险存在可能性,中方要求对方自证无可厚非。尤其是在不久前,美方对华为昇腾芯片的打压中,各种莫须有的指控层出不穷;如今美方高官又提出出口芯片必须带有特定追踪定位功能,而英伟达恰好推出了面向中国市场的“特供版”产品,这种巧合很难让人不心生疑虑。
贸然使用一款可能被当成战略武器的产品,对国家安全来说风险巨大。更重要的是,中方已经具备类似产品,虽然在速度和稳定性上还有差距,但差距正在缩小。
中国芯片技术的突围,恰恰得益于美方的封锁与打压。正是这种外部压力,逼出了自主创新的动力与成果。因此,中方没有理由在关键时刻重新依赖美方产品,更不会拿稀土等战略资源换取一个可能成为新型遏制工具的“阉割版”芯片。
一旦这种特供版芯片大量进入中国市场,极有可能导致技术依赖,进而让研发投入放缓,最终重回被美方架构锁死的老路。这种风险,中方不可能不防。
因此,美国的新芯片,中方既不放心,也不稀罕。在国家安全与技术自主两大考量下,中方选择果断排除风险。在中美贸易第三轮谈判陷入僵局的时刻,这也是向美方传递的明确信号——芯片不是谈判筹码,阉割版芯片在中国市场毫无价值。
黄仁勋自己也承认,中国军方出于风险考虑,会避免使用美国技术,更何况中国已经具备足够的计算能力。英伟达若失去中国市场,真正的始作俑者是美国政府——拜登时期,它是技术封锁的工具;特朗普上台后,又被推上关税战的棋盘。
在技术安全、国家安全和数据主权面前,中方的立场很清楚:当技术可替代,风险已评估,市场自然会用脚投票。对英伟达来说,这正是被当作工具使用的必然代价。真正的出路,不在封锁遏制,而在平等合作与互利共赢。
倍享策略-倍享策略官网-专业配资论坛资讯-在线配资开户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